缕缕桑风,声声蚕韵。养蚕人家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精彩地演绎了“化蛹成蝶”的增收故事,织就了农人致富的“小康梦”。
多年来,普洱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引导群众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蚕桑产业。同时,加强种桑、养蚕培训指导,提高种桑养蚕技术水平,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桑蚕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织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丝路”。
墨江县
(资料图片)
炎炎夏日,一场雨后,拥挤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象鼻村老岳冲蚕茧收购点凉爽了许多。只见收购商一边鉴定蚕茧质量,一边与蚕农协商定价,称重之后登记农户信息,一切都井然有序。
“这是今年饲养的第二批蚕茧了,收购价每公斤60元,比去年涨了8元。我养了8张夏蚕,因为科学饲养病死率低产量高,收获蚕茧360公斤,实现收入2.15万元。”联珠镇象鼻村的蚕农杨文良收获不小。
近年来,墨江县蚕桑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并保底收购,让蚕农放心大胆地去养蚕。同时,公司还与村委会建立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双绑”工作机制,公司收购1公斤蚕茧就给予村委会0.3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反哺蚕农和支持蚕桑产业发展。
“种桑养蚕一直以来都是我家的经济支柱,靠着养蚕收入供小孩读书、盖新楼。近年来,蚕茧市场好,不愁销路,价格也有保障,更加坚定了我种桑养蚕的决心。”雅邑镇下洛甫村村民杨荣盛说。
据统计,2023年,墨江县有桑园种植面积4187.9亩,饲养夏蚕1300张,共交售夏茧55吨,均价每公斤58元,夏茧收入达32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3%。(通讯员 杨伟华 庾增庆 陈伟 杨玲翠)
澜沧县
一大早,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蚕茧收购点,载满蚕茧的摩托车、三轮车、小汽车纷至沓来,验货、定价、过秤、开票、结算、装车……收购点里随处可见蚕农们忙碌的身影和喜悦的笑脸。
“我家种植桑树15亩,夏蚕养殖了5张,收获蚕茧234.6公斤,卖得14432元钱。我将加强桑树管护,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养更多的蚕,赚更多的钱。”竹塘乡南本村汉族老寨组蚕农李娜四高兴地说。
近年来,澜沧县将发展蚕桑产业与推动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采取“科技+公司+党组织+农户”的模式,依托专家团队的科技力量,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竹塘乡大塘子村、南本村、战马坡村、茨竹河村、云山村、募乃村6个村共种植桑树2190亩,收获蚕茧44549公斤。今年,鲜茧质量良好,茧白个大,“钱”景更为喜人。
澜沧县竹塘乡蚕茧收购商希悦丝绸(普洱)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许学红说:“今年的收购价在58至61元一公斤,目前已经收购130000公斤,将销往浙江、江苏等地区。从目前来看,群众还是比较满意,效益比较可观。”(通讯员 鲍茜茜 杨梓)
花山镇
卖掉雪白的蚕茧,领到崭新的票子。近日,景东彝族自治县花山镇蚕茧站开秤收购,称重、分装、烘烤和入库,现场溢满丰收的喜悦。
“今年蚕茧质量好,卖到了好价钱,下一批要多养几张。”文召村一位蚕农笑盈盈地跟笔者分享她的“蚕茧账”。
据蚕茧站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花山镇的夏茧质量非常好,一级蚕茧占99.9%,一级蚕茧每公斤可以卖到66元,是近年来最高的价格。
近年来,花山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多个村重点发展蚕桑产业。由于蚕桑产业短、平、快的发展优势以及具有劳动强度不大、投资小见效快、适宜小家庭作业等特点,群众发展积极性较高,蚕桑已成为花山镇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年,花山镇养殖夏蚕2471张,预计可实现产值540余万元。(通讯员 杨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