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书画 | 宋雨桂:纵横万里 一任天然 全球今热点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发布时间:2023-07-02 16:30:55

很多人知道“宋雨桂”这个名字,是因为一幅《黄河雄姿》。这幅高6.8米、宽4.75米的中国画,描绘了黄河雷霆万钧、飞流直下、奔腾倾泻的飞瀑气势,站在这幅作品前,观众仿佛看到黄河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怒吼咆哮的壮丽场景。著名画家何家英对《黄河雄姿》所展现的境界、格调、气魄大为赞赏,甚至直言这是迄今为止他看到的画黄河画得最好的作品。


(资料图)

事实上,能画出《黄河雄姿》那样的作品绝非偶然,作品中那种雄浑、奔腾、开天辟地的气势与宋雨桂本身的性格和坎坷的人生际遇有着重要的联系,他所经历的人生风雨使得其作品蕴含着一种坚韧和昂扬的精神,“即使是最痛苦的时候,我也在表现一种向上的、灿烂的东西,这是我对生活的基本态度。”他曾说。

山歌(国画)69.5×136.5厘米 2001年 宋雨桂

宋雨桂的一生波澜,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于1940年出生在山东临邑,原名是“宋玉贵”,通常解释为玉堂富贵,寄寓着长辈的愿望。4岁时就曾随父母逃荒。他自幼就显示出极高的绘画天赋,8岁就能画姜太公钓鱼,10岁画武松打虎,12岁所作《雪梅》获市级大奖。1960年,宋雨桂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1961年至1967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入伍,任部队文化干事。

随后的几十年里,宋雨桂经历了家破人亡,也经历过需要改名“雨桂”才能展出作品的心酸。“我曾得过癌症,遇过车祸,右手残过,鬼门关前走了好几回,我的书画艺术之路也是一半泪水伴着一半墨水,在风雨飘摇之中一路蹚过来的。”宋雨桂说。

宋雨桂有着很深的济世情怀。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立即组织辽宁艺术家义卖,个人捐献的画作拍得30万元,全部捐给了灾区。1987年,宋雨桂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画展,其《长江明珠图》等7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正是声名鹊起的时候,他却出人意料跑到了辽宁宽甸青山沟“隐居”起来。在这里,他拿出自己几乎全部的卖画所得,在村子里修公路、拉电线,建设那时还很少见的画家村。宋雨桂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介绍画家到当地写生、旅游。如今,当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在生活给宋雨桂带来万般磨难的同时,他的艺术也逐步成熟起来。也是在画家村里,宋雨桂先后创作一大批极富时代性的经典力作,“乡水篇”系列、“菁山行”系列、“芦花吟”系列等都是此时所作。

宋雨桂曾言:“不画古人画过的画,不画同代人画过的画,不重复自己画过的画。”这是他对自己艺术创作的要求和原则,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对艺术的探索中,宋雨桂首创冰裂纹皴,在其作品的构图上也突破了传统水墨的束缚。

6月24日,“山河行茫——宋雨桂的乡水与山水画集”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中,参观者既可以欣赏到宋雨桂上世纪80年代的“乡水篇”系列和《长江明珠图》等,还可以欣赏到宋雨桂2000年之后行于南方各处的长卷册页,还有其生命绝笔《黄河雄姿》。此次展览策展人刘潇表示,“在展现《黄河雄姿》这幅作品时,策展团队运用了多媒体艺术,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对这幅作品的再理解,让人们感受宋先生对中国大地形貌和山川自然的敬畏与感怀。”

宋雨桂的巨幅成名作《长江明珠图》由风光旖旎、气势宏伟的三峡景观组合构成,运用版画语言使画面对比简洁、疏密节奏有致,体现了他驾驭大型作品的卓越能力。作品《苏醒(之一)》中,他精心设计,将层峦叠嶂的早春远山和林木雪景透过缭绕的云雾烟霞发挥到了极致。如果说宋雨桂上世纪90年代的山水、花鸟画创作葆有着鲜明的抒情写实主义风格特征的话,那么随着他交游历练的日趋丰富和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经典艺术,以及经由大量创作实践的体悟,到了世纪之交,他的笔墨丘壑则显现出日渐鲜明的写意性特征。他创作于2010年前后的《新富春山居图卷》和游历黄山等地归来的一批写生册页、手卷,其笔墨、笔法的变化更加娴熟自如。对师造化的张扬和对文人画艺术直抒胸臆特质的吸收,使他对中国艺术和山水精神的要旨有了更进一步的洞察和自觉。由此,他的作品转而向浪漫表现主义和写意风格掘进和铸造,个性情感和绘画的主体意识愈加突出和强化。此后他创作的一批以水和江、海、波涛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更是融写实、写意、具象、抽象语言于一炉,出入于似与非似之间,抵达任由往来的自由境界。

欣赏宋雨桂的山水画,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苍凉的原始气息,雄浑苍茫,震撼人心。正如他的好友、著名艺术家冯骥才所言:“他的山水是‘野生山水’,没有任何病态的遁世之想。充溢他画中的,是大自然沛然的生命元气。汪洋恣肆,纵横万里,一任天然。”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