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谢勇强
近日,西安未央区教育局基教科与未央区新华书店向西北大学出版社发出“关于未央区中小学校发行《书法》教材内选用字体情况的函”。
文内指出“未央区中小学校2023 春季选用使用贵社出版、由陕西省《书法》教材编写委员会所编写的书法教材,实际下发使用后,经家长教师反映,认为其一、二年级描写使用的字体非低幼段小学生所适用的标准楷体,区教育局接到问题反映后即与区新华书店会商审读,鉴于该教材为省厅目录内低幼段 (一、二年级) 唯一书法推荐用书,以及书法作为艺术类审读把握原因,故望贵社就我们接到群众家长反映的具体问题,就该书选题编辑选用字体及是否适用低幼段学生做出阐述说明,以利我们下步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书法》教材由陕西省《书法》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编委会的主编为陕西著名书法家钟明善。
教材编写成员张辉对此事进行了回复。张辉说:“我个人认为这本书还是非常适合一二年级小学生学习使用的。这本书上面的例字,都是书法家用铅笔书写的,是一个真正的手写字帖。”
张辉的理由是,首先手写字体不等于印刷体打印体,“它在形态上,包括生成的过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有不同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它的来源,考虑这个字的源流,看古代书法家的经典书写是怎么样的?而不是仅对现行的造型加以批评。中国书法讲究承传,我们的字形是以历代优秀书家的经典楷书为源,将大书家们的共识留存下来加以推广的。因为今天普及简化字,而古代书法作品当中的大多使用繁体字来书写,所以我们要进行变化和创造。希望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书法的特质,又不悖于今日简化字的规范性,我们想找到一条折中的道路。”
张辉写道:“家长纠结的东西无非就是出头不出头,带钩不带钩,这个点是在线上还是在线外,这一类问题。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刀刃的刃,今天的印刷体简化字,强调这个点要在你个撇的外部,实际上我们手写,点应该写在撇上才对。这是一个典型指事字,指事字就是先画一个刀,把这个点加到他的撇上,告诉你这个位置就是所谓的‘刃’。但这个字到宋以后,由于印刷体做字模,交连部分雕刻困难,把点和撇给分离了。我们今天的一些美术字、印刷体的字,仍延续了这个做法,但我们手写其实骑到上面才是对的,也是对指事字传统的一个承传。”
“书法是要在字形当中反映到他书写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行进的笔路。所以写出来呢,横竖画都是一笔压着一笔写,然后稍微出点头,这样的写法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应该被鼓励的,古代书家楷书的经典书写,莫不如此。我们写一个字内的‘扁口’,和这个‘国字框’这种外框型的口,他在形态上,天然就是不同的。你比如国字框的右竖可以写得稍长,而且带点钩。它是要衔接这个框内的‘玉’字,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续。写得好的孩子会在最后那一横封口的时候,把那个钩,稍微压住一点,形成一个咬合的结构,这样写既自然又漂亮。这样写字,才是书法。而不是按一个机械的教条来教孩子。”
张辉一直从事书法教育,并在电视台主持书法节目,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他说:“这个教材是2019年时,出版社找到我,按照新编的部编教材配的课后一类生字,由我来写的,已经用了四年,整体反应良好。不知今年为何未央区不停投诉,说有问题,出版社让他们指出具体问题,我对此作出了解释。”
张辉说,出版社也说可以再改一版,不过我觉得主要是观念上的差异。“写字如果变成只看模样,不了解源流,是有问题的。中国传统语文学中有关于训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字形和来源,现在这一领域的缺失也容易让传统被切断。”他感慨:“现在常识成了要争辩的学术问题了。”
3月15日,张辉向顶端新闻记者表示,他详细解读了被家长质疑的几个字的书写,一个是“为”字:"为字第一点,为什么是一个挑点呢,这个是由他的笔顺来决定的。为字本质上是一个由草书楷化过来创造的简体字。正确书写的笔顺是挑点/撇/横折勾/点,4笔。为了反映正确的笔顺,我们有意把第一点写成向上的一个挑点,这样既美观,富于变化,又对书写正确笔顺有一个提示作用。”
张辉又解释"牙"字,“为什么那个撇并不在横竖交联的那个顶点上?古人书写大部分使用毛笔,如果一个位置笔画交连太多,这个墨很容易渗开,导致那个地方了变成含糊不清的一个疙瘩。所以大多数书法家都会在那个顶点的位置向下移一点,形成一个错落的形态。”
对于"可"字的留白,也引发了家长的质疑,张辉说:“咱们这个印刷的黑体字,当然是放在正中了。但是书法写字,是讲究收放和留白的。所以在这个口的放置中,把它向上集中,使得下边的这个竖钩,能够更舒展,有一个漂亮的留白。”
张辉表示,出版社已经已他的答复为基础,回函给了未央区的教育局,他也希望通过细致讲解书法的流变,让更多孩子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