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早晨,家住杭州城北衢州街的小郑走出小区大门,他没有跟着人潮走向地铁站,而是站在了路边的公交车站上。
(资料图片)
很快,竖着两根辫子的151路电车进站了,上车、刷卡、和司机打个招呼,小郑坐到了车门口的第一个座位上:“我管这个位子叫展望座,不仅能欣赏车前的风景,还可以观察形形色色的乘客,很有意思。”
30岁的小郑说,这是他坐151路电车的第30个年头,“我是‘老拱宸桥’了,在娘胎里就坐151路电车,从小喜欢听电车上的乘客聊天,可能是因为有相似的生活背景,听他们聊天特别亲切,就像在听我自己的故事。”
151路车厢里的闲聊
“聊出”了建国南路一家新店
“茅廊巷菜场的牛肉毛贵嘞,还是到萧山去买实惠……”
“明天到龙井去吃茶,9点钟到27路车站等,不要迟到哦!”
“你今天噶早啊?到哪里去轧是非?”
相比地铁和其他一些公交线路,竖着两根大辫子、南北向贯穿杭州老城的151路电车,车厢内似乎要热闹许多,乘客们总是在聊天,有人讨论菜篮子,有人分享旅游经历,还有人聊着家长里短。有时哪怕不相识的乘客,也会凑上来聊两句,聊着聊着就认识了,有时甚至还要“加个微信”。
电车外光影飞逝而过,电车内关于柴米油盐的喧嚣,体现的正是对生活的热爱。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而这烟火气,恰恰是人间最绵长的滋味。
“不听话的孩子、不靠谱的亲戚、讲义气的朋友,生活中总有那么多酸甜苦辣的故事,讲起来就收不住。再加上151路电车上的杭州人很多,聊的都是杭州人有共鸣的事,杭州话此起彼伏,又给这份烟火气增加了杭州特色。”小郑说。
就连小郑创业的启发,也来自151路。
一次他坐151路去武林广场,车上听到一位乘客说,家里亲戚得了一种病,需要一样药材,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小郑一听巧了,他家有个北方亲戚就是种植这种药材的。他主动和那位乘客打了招呼,提供了这种药材。
后来得知需要这类药材的病友还有不少,于是小郑就在建国南路附近开了一家药材店,经营两年多,生意蛮红火。
串起城市烟火气的151路电车
多了很多“新粉丝”
几年前,地铁修到了小郑的家门口,尽管家门口和药材店门口都有地铁站,坐地铁可以一线直达,但他还是最爱坐151路电车。
“151路太有杭州味道了,北端的拱宸桥有老街和工厂里的老职工,湖墅路也是有着‘十里银湖墅’之称的商业长街,中间穿过武林广场,途经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五柳巷一带,离德寿宫也不远,江城路也是很有烟火气的街道……”小郑如数家珍。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杭州烟火气”,五柳巷、桥西直街、大兜路和雄镇楼等榜上有名的打卡点,大多分布在151路的沿线,它们有的是“老杭州”喜爱的老街、菜场,有的是近几年因城市新规划布局而走红的区域,受到很多新杭州人的欢迎。
比如过去的五柳巷,是一处保持着水乡历史风貌的居民区,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咖啡馆、精致餐厅在古老的巷子里落地开花,吸引一群群年轻人走进了曾经落寞的街巷,焕发新的生机。
“年轻人总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们坐惯了地铁和普通公交车,看到在城市里不多见的电车,又刚好能去打卡地,就一定会去坐。”小郑说,151路车厢里这几年多了很多不会说杭州话的新面孔,有不少是带着相机、跟着攻略寻找杭州烟火气的年轻人。
驾驶电车10多年的公交司机李师傅也有相同感受。
他说:“151路一直连接着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上下班通勤的居民很多,以前看过去都是熟面孔,这几年新面孔多了。杭州人习以为常的电车,在很多游客看来非常有特色,还有人问我两根辫子是干什么用的。”
电车陪伴着很多人的成长与生活,司机和乘客也有很多温情小故事。“记得几年前,有一个熟面孔的小姑娘,突然塞给我几瓶饮料,说是单位发的,因为经常坐我的车,所以想跟我分享一下。那一瞬间突然就觉得很感动。”李师傅说。
历史悠久的151路
仍是杭州客流量最大的公交线之一
151路电车已经在杭州街头驶过了60多个春夏秋冬。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开通的拱宸桥至三廊庙公交线,这是杭州第一条“公办”公交线,也是后来1路车的前身。1961年又改为无轨电车,最终成为今天的151路。
近百年前,这条线路就串起了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区、人口稠密的居住区、交通枢纽和当时工厂集聚却远离城区的“卫星城”拱宸桥区域,它一直是杭州最骨干且客流最大的公交线路之一。
近百年后,贯穿杭城南北的它,仍是杭州客流量最大的公交线之一。最近几年,受多条地铁线路开通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杭州不少公交线路客流量下降,但对“铁粉”众多的151路电车影响不大。据杭州公交集团最新数据,每天平均有近万人次乘坐,在杭州公交运营中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
傍晚时分,小郑关上店门,依然走到附近的公交车站,坐上了一辆151路,“杭州城市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能够每天坐着电车不紧不慢地欣赏杭州的街道,感受醇厚的市井味道,难能可贵。”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黄煜轩
通讯员 谢鑫 黄佳琪